当前位置:

学生网

 > 

知识解答

 > 

瓜田李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瓜田李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2-18 10:43 894人阅读

“瓜田李下”就是在告诫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处在容易产生误会事情和情况中,从而为别人留下误会和怀疑的把柄。

瓜田李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瓜田李下”之嫌警示我们要提防平流无险处,要止步物欲诱惑前,对人对事当“留个心眼”。比如,有人要宴请“联络感情”,说“没别的意思”,但这时就要顾及自己的身份,避“瓜田李下”之嫌,想想自己参加宴请后的影响,防止给别有用心者以利用的机会。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社会,应时时保持很强的自律意识、法纪意识,哪些地方容易引发腐败,容易禁不住诱惑,须提前做好防备。

每遇类似“瓜田李下”的是非之地,比如一些娱乐场所、茶楼酒肆,就不要挨得太近,趁早绕道远离。大量事实证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洁身自好、克制私欲、清正廉洁,才能立得住、走得稳、行得远,才能牢牢把握人生进取的航向和主动权。

瓜田李下的故事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瓜田李下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躬为梟獍,则漏网遗名。跡涉瓜李,乃拟指显録。”

唐.李延寿《北史.袁聿修传》:“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原责。”

宋.洪迈《容斋三笔.白公夜闻歌者》:“然鄂州所见,亦一女子独处,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瓜田李下,君子所避。”

瓜田李下造句

诚信将对待生活的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瓜田李下的一个眼神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态度。

我到雕陵游玩的时侯有些得意忘形,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忘记了栗园中瓜田李下的忌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