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请到诸葛亮出山,也是刘备颠沛流离的一生中重要的拐点,依据《隆中对》的规划,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紧接着,刘备占据了荆州,打下了益州,从而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刘备手中虽然多有骁勇善战的将士,但是没有足够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是谋略这块相对于其他两国比较落后,想要平定天下,必须又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谋士,才能顺利展开抱负。
都知道历史资料里有一句话翻译过来为:得卧龙着,便可得天下。外加当时谋臣之一的徐庶推荐此人,所以刘备不耐烦的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一定要拜访到诸葛亮也是有原因的,为了能与他国平起平坐,当然需要诸葛亮这种有才能的人。
拥有越来越多的谋士,才能更好的收复天下,完成复汉大业。所以作为刘邦的后代的他,想重启昨日的辉煌,这是必经之路,这种说法也是我们现在广为流传的。
刘备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面对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的去交谈。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就不怕四处碰壁和出丑,也才会经受得住更多磨砺。明白其中内涵,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刘备三顾茅庐出自哪里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彼时,正值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刘备驻军新野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实现匡扶国家的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吃了三天素,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他们的对话就是后来成为千古名篇佳作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上一篇:
刘备三顾茅庐遇到了哪些波折下一篇:
荆轲刺秦王是真的吗相关资讯
第一个困难就是诸葛亮不在家,我们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三次到了这个茅庐。前两次诸葛亮都是不在的。第二个所遇到的困难,就是诸葛亮不肯出山,诸葛亮在山上待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山,所以就不...
刘备三顾茅庐是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为何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是个感恩的人,他知道刘备现在缺的就是贤人的辅佐,自己这么一走,刘备等于又回复到起点,这是徐庶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自己与诸葛亮是好朋...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个人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
刘备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不是因为刘备实力最弱,也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刘备一方的战略太死板,不懂得变通。刘备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第一点是实力。刘邦在出川后,命大将韩信平定魏、赵...
最新资讯